组装台式机_组装台式机配置清单_组装台式机配置推荐
看了苹果笔记本的发布会之后,我感觉基于ARM构架的笔记本就是自带键盘的高性能iPad,而在游戏和生产力方面,X86还能再战20年...
那么话不多说,接下来壹宝就全面地为各位解读一下“组装台式机_组装台式机配置清单_组装台式机配置推荐”的全部内容吧!
这次安装是因为我的E3神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点亮,所以就开始DIY了。 我的需求很简单,就是想打造一台高性能、稳定的主机。 用来编辑和渲染视频,休闲时偶尔玩玩游戏。 其实我给亲戚朋友安装过很多电脑,但一直没有写过系统的安装教程。 这次特意记录了详细步骤来分享。 其实安装非常简单,就像搭积木一样。 只需将其插入正确的位置即可。
在开始建造机器之前,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资源和需求制定安装清单。 我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来帮助你理清思路。 最关键的六项是CPU、主板、内存、硬盘、电源、显卡等。 对于性能提升没有太大帮助,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我整理了一下我已经拥有的硬件和我需要购买的硬件:我已经有显示器、键盘、鼠标、存储盘了。 之前E3主机上的也不是不能用; 笔记本升级后更换了主硬盘。 ,您可以继续使用; 公司电脑升级内存的时候,一下子插了4个16GB的,用了2个,还剩下2个,可以在新电脑上用; 我也有显卡,年初的时候宅在家里买了一块RTX 2070S来打发时间; 如此算来,这次我需要买的东西就只有CPU、主板、水冷、电源、机箱了。 根据自己的需求,CPU订了一颗i7-10700K,主板上的Z490可以发挥出全部实力。 散热采用TUF LC 240水冷,供电采用Antec X1000。
购买完所有配件后,就可以开始安装了。 安装有一个顺序。 总的原则是安装时已经安装的硬件不应该影响下一步。 基本上就是CPU-主板-NV固态-机箱-电源-散热-内存-SSD。 - 确定显卡布线顺序。 实际安装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硬件的特点更改步骤。 我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流程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CPU和主板
CPU和主板可以单独购买。 我在购买CPU的时候发现了一套CPU+Z490主板。 我算了一下,比单独买划算,就直接买了套装。 i7-10700K上市时间很短。 不建议购买散芯片。 一方面,价格差异不大。 另一方面,松动的芯片没有保修。 虽然CPU不容易坏,但是如果翻了2K+的东西,那就很心疼了。 大概上市两三年后,散装芯片的性价比就会很高。 目前如果单独购买i7-10700K,应该优先考虑盒装版。
套装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主板为ROG·Z490-A Fubuki,在高频下能够稳定发挥i7-10700K的性能。 主要原因是价格不太贵。 还有Z490-E、F、G、H、I型号。 主板套件的价格和功能各不相同。
2.准备机箱
过去,我所有的游戏机都是小机箱,我对大机箱一直不太适应。 这次直接上最大的华硕TUF GT501白色狙击。 该机箱具有钢化玻璃侧面,并配有 3 个 ARGB 风扇。 支持360°水冷全塔箱。 拿到手后发现,白色的颜色非常漂亮。 如果你喜欢白色主题的装置,可以亲自体验一下。
机箱越大,散热越好,后期升级也更容易。 由于用料较多,底盘很重,移动困难。 好在顶部设计了编织棉质手柄,运输时更容易提起。 机箱的前面板接口也设计在顶部。 接口不多。 只有两个USB3.0接口和两个3.5mm音频接口。 我看到主板背面预留了一个Type-C接口。 如果前面也有一个就方便了。 。
机箱顶部还有一个磁性防尘网,水冷散热器风扇位于顶部。
机箱前面板还设计有磁性防尘网。 前面板相对容易拆卸。 您可以从底部伸手并将其拉开。
防尘网后面是机箱附带的三个 ARGB 风扇。
机箱上还有一个防尘网。 在底部电源风扇所在的位置,防尘网设计为可滑出。
接下来我们需要拆解机箱。 左右两侧的螺丝是免工具的。 拧开后,它们将位于侧板上。 拆卸机器后不必担心螺丝丢失。
右侧的设计大多是为了方便走线。 机箱附带的线缆都经过魔术贴整理,而且机箱在水泵支架处也有一个突出的安装点。 后期可以更换散热片,无需拆下主板。 直接更换即可。 这一面还预留了很多用于主板接线的孔和2个硬盘托架。
左侧是一整块钢化玻璃。 材质很厚,侧面透明度很好。
机箱内部空间非常大,以后摆弄的时候也不用担心空间不够的问题。 机箱采用主板和电源分区设计,减少干扰和杂乱的电线。 而且,电源上方的平台还可以用来放置一些小玩意儿。 的。
机箱的配件都隐藏在这个电源盖里面。
拆开盖子后,我发现了两个硬盘的位置,这意味着这款机箱可以容纳6-9个硬盘。 你是说它不是为生产而设计的吗?
3、安装电源
理论上i7-10700K+RTX 2070S的组合至少需要650W的启动电源。 不过考虑到我会添加多个硬盘和其他外设,所以我直接一步安装了Antec HCG-X1000。 不得不承认,这款电源吸引我的还是玫瑰金配色。 哈哈,在电源里找到这么撩人的配色还真是很少见。
玩的开心,玩的开心,别拿电源开玩笑。 供电不足会损坏CPU、主板、硬盘。 老司机不敢在电源上省钱。 Antec HCG-X1000是一款高端硬核金牌全模电源,功率1000W。 采用日系电容,+12V时可达到99%高功率输出。 更重要的是,这个电源每10年就可以更换一次。 还是很好的。
修好电源后,先不要急于布线。 检查电源风扇下方的防尘网。 由于电源风扇从下方吸风,因此应定期拆下防尘网并进行清洁。
4.安装NV固态并安装主板
在将主板安装到机箱中之前,必须先安装CPU和NV固态。 也可以先安装一下。 也可以先安装CPU散热器的底座。 然后将主板安装到机箱中并使用螺钉。 固定的。
5、安装水冷
我已经写了水冷订单。 使用TUF LC 240破冰机压i7-10700K是小菜一碟。 日常使用中,CPU不超过30度。 此机箱专为 360 度水冷设计。 安装 240 后,会留出一个风扇位置。 我把冷散热器放在右侧,让水管有更小的弯曲。
安装水冷器时,先固定散热器,再固定冷头。 水冷头比较小,基本不用考虑散热会遮挡内存。 不过为了安装时的安全考虑,还是建议安装完散热后再安装内存。
6.安装硬盘
接下来就是安装仓库盘了。 如果您有固态硬盘,请尝试考虑固态硬盘。 由于我的资料比较多,所以一直使用8TB的机械硬盘,直接从E3主机上安装。 至此,除了显卡之外,主机内的大部分设备都已就位,现在可以开始接线了。
首先,将所有可用电缆连接至电源。 此机箱专为电源和主板分区而设计。 先把硬盘的线插上,这样就可以先密封下盖了。
7. 安装显卡
下一步是安装显卡。 3080是领导者。 如果可以的话,我早点买了。 我早买了,也早享受了。 我在这里仍然经常使用公关。 当我开始的时候,PR还没有发布AMD加速版本。 现在 PR 支持 AMD Mercury 加速,这对提高生产力很有帮助。 如果是现在,我肯定会买5700XT,因为它也能黑苹果。 为什么不在安装高端游戏机后破解苹果呢? 我会等机会弄个A卡放到这个主机上,把这个华硕Raptor 2070S放到我的AMD主机上。
显卡有点重,没有准备防滚架是个错误。 还好手边有一把小椅子可以让显卡休息。
8. 路由
我不同意。 布线是一项技术工作。 如果没有安装十台或八台机器的经验,我无法弄清楚良好的布线。 从正面看,我的机箱布线相当成功。 没有飞线。 干净整洁。 但当你回头看时,秘密就暴露了。 事实上,我是一个残疾人,根本无法管理电缆。 恰好这个机箱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主板上为各种接口预留了走线孔。 前面的排线基本可以连接。 完美地藏在后面,然后合上盖子,谁能看到呢? 反正我是看不到!
接线完成后,先不要急于安装两侧的面板。 一定要先给机器通电看是否能亮。 正常亮起后,安装两侧面板。
win10确实很不错。 我没有重装系统,而是将我的AMD主机的硬盘完全备份到这台电脑的固态上。 大多数驱动程序可以在启动时自动识别,然后我可以使用驱动程序向导来自动更新驱动程序。 工作立即开始。
主机侧面透光效果非常好。 机箱内的RGB效果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但是RGB并不是耀眼的亮,而是隐隐约约的亮,有一种大气感。
感受 AURA SYNC 的神圣光同步。 显卡、主板、风扇、水冷、鼠标的一致性很好。 谁能控制这种灯光效果?
在显示休息期间,电脑已经更新了各种驱动程序。 重启电脑后,鲁大师得分为51万分。 他必须能够应对各种比赛。
吃鸡已经变得超级幼稚了。 所有特效在2K分辨率下都推到了极致,FPS达到144时毫无压力。其他游戏我玩的比较少,所以只跑了一个基准测试。 《古墓丽影:暗影》在2K分辨率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为104帧,渲染帧数为16102; 使用最高画质时,平均帧率为91,渲染帧数为14110。《战争机器5》在2K分辨率、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为100.8FPS; 最高画质下的平均帧率为83.1FPS。
游戏只是为了好玩,生产力才是出路。 使用PR编辑视频时,4K素材根本不需要代理。 全图像质量的原始剪辑非常平滑。 渲染和导出4K视频时,速度也非常好。 在笔记本电脑上导入需要 40 多分钟。 在这台电脑上大约12分钟就能完成一个视频。
PR剪切导出后,我通常会放入DaVinci中进行简单的调色。 色彩分级对显卡的要求相当高。 如果还有其他特效的话,20分钟的视频最终导出大约需要3-5个小时。 这时候就考验主机的性能和稳定性了。 好在这款主机在性能方面并没有什么缺点。 它在我手里至少可以使用10年。
我目前的安装充分利用了我手中现有的硬件。 主要花费在CPU、主板、机箱、电源上。 如果我不以游戏为职业,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我会花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 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使用的硬件应该在该使用时使用。 为了仅仅带来1帧或2帧的性能提升而花费数百美元是不值得的。 说实话,安装电脑并不难。 万无一失的设计现已到位,不匹配的硬件无法强行组合在一起。 难点在于各种硬件的组合搭配,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要一味追求小或大尺寸。 显卡、硬盘、CPU、主板可能会频繁升级,但机箱的升级次数较少,甚至不需要升级。 如果有特殊要求,尽量使用更大的机箱,这样更容易散热,也更容易后期升级。
那么关于“组装台式机_组装台式机配置清单_组装台式机配置推荐”的全部内容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壹宝网络”公众号哦!